主題: [硬體] 電腦升級 AMD 3300X + B450m + WIN7不用重灌 作者: 苦勞礦工 於 2021 三月 08, 上午 02:52 我的舊電腦從2014年7月 服役到現在,
這次終於砸錢拼下去更新配備了,更新後的配備: * CPU: AMD 3300X ,3670元 * 主機板: giga B450m gaming,1990元 * 記憶體: DDR4-3200 16G x2,3099元(現在已經漲價到4000多元了) * 硬碟:M2 nvme pcie SSD 512G,1600元 * 散熱風扇:無限五(六熱導管 12cm散熱風扇),1390元 * 顯示卡: 沿用 之前的顯示卡(GTX680) * 作業系統:之前的 Win7 64bit 直接複製clone過來 * 電源供應器: 拿出之前棄置沒用的1300W的power。 總之,這次的升級大約花了10800元。 從之前的二核心 22nm的intel G3258 (從3.2G超頻到4.4G), 換成 四核心(8執行緒)的 7nm的 AMD 3300x, (全核定頻在4.3G),一整個爽度大增! 主機板刻意選B450晶片,而不是A520或B550,就是因為舊晶片的主機板公司有支援win7驅動。 除了開機時,USB驅動要重新安裝 比較麻煩以外(建議自備ps2介面的鍵盤滑鼠,或是外插pcie的usb介面卡),再稍微安裝一下晶片驅動就好。 至少作業系統是整個複製搬過去 ,不用重灌 就覺得很方便。 原本的intel G3258 ,從3.2G超頻到4.4G,其實也是猛猛堪用的。 但是被 5個 遊戲視窗 搞下去就使用率爆滿了,上網或執行什麼都卡卡的。 現在有8個執行緒,就可以讓其中5個執行緒各負責一個視窗,還有3個執行緒可以運用。 總之,現在用 AMD 3300X + B450m 主機板 感覺很是超值。 (cpu原廠附的散熱器是垃圾,請一定要換 熱導管 12cm 塔散) 至於dram最近有漲,之前漲價之前就買好放著, 我是因為要用Ramdisk 所以才會買到32G. --- * 補充: R3000系列(不含結尾掛G的內顯) + WIN7 + b450主機板 的USB安裝難度超高的... 我在這邊耗掉最多的時間。 主機板後面有2個 USB2.0口 + 4個藍色的USB3.1口。 0. 一開始 所有的USB口是完全不能運作的。 1. 要先安裝 主機板廠商附的AMD驅動有附掛USB驅動,安裝完畢之後,才能使用 USB 2.0的兩個孔。 2. 這時候 還會有一個未知的USB 序列埠。 (如圖片步驟 教學) [更新驅動] -- [瀏覽電腦上的驅動軟體] -- [讓我從電腦上的驅動程式清單挑選]-- [下一步] [從磁碟安裝] 選 [amdRhub3.inf] 再選 [AMD USB 3.1 host controller] 3. 安裝好上述的裝置之後 接著 還會多跳出一個未知設備。 (如圖片步驟 教學) [更新驅動] -- [瀏覽電腦上的驅動軟體] -- [瀏覽] 並指向剛剛同一個目錄-- [下一步], 就會安裝 [AMD Roothub(xHCI)] 這才是完全安裝完畢。 才能正式使用後面的 USB 3.1 的4個口。 詳細USB安裝流程圖片 請參照該網頁下載檔案中的 圖片 https://www.51524.com/archives/3972.html 主題: 回覆: [硬體] 電腦升級 AMD 3300X + B450m + WIN7不用重灌 作者: 苦勞礦工 於 2021 三月 08, 上午 02:54 我這輩子終於升級四核心CPU了,AMD 3300X.
此CPU 平時 會 浮動頻率 ( 每個核心 會分別在 3.6G~4.3G 浮動) 若是 不加電壓(預設電壓Vcore = 1.1V),直接 跑 全核心 超頻, 就會當機。 --- 試著 Vcore 加壓一些 ,就可以 四個核心 穩定跑 4.3G --- 我用比較貴的 CPU散熱器 [無限五], 室溫約 19度C . PRIME95軟體去燒機(滿載100%使用) ,溫度 約 63度C === ps. 不過,cpu原本預設會在 3.6G 與 4.3G之間 自行變頻,(該核心若是滿載會自行跑4.3G) 其實也還可以。 也不一定要這麼麻煩去自己燒機來找定頻的設定參數。 CPU與其說是3.6G 或3.8G超頻成4.3G, 不如把它當成是一個4.3G的CPU ,當負載低時,一部分核心會自動降頻到3.6G來省電。 =============== =============== 電腦組裝後用了幾天也算穩定了,因為主機板大多會有一個 M2 PCI-E 2280 NVME的 SSD插槽。 接下來 就是 研究 M2 PCI-E SSD了... 搜尋後的感想是,要求的大致上,要有 散熱片,要有DRAM,讀取速度在3000MB/s以上... 看網路的評價 一般是以 威剛 SX8200PRO 為主,雖然有主控換料事件,不過 大致上 買512G以下的 就影響不大。 原本想買 256G就好,後來發現 512G 的 4K IOPS 高很多 (IOPS :34萬)。(256G的約 22萬 IOPS) (4K的IOPS就是大量讀取瑣碎的小檔案的測試標準。 一般的 SATA SSD 大概在9萬左右.) --- ps. 再仔細網路找其他廠牌的開箱文, 最後,決定想挑戰用看看 巨蟒 ANACOMDA i3 , 512GB. 而且它用的散熱片 感覺中間層用石墨導熱的比較紮實。 --- |